“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开篇,每逢读到此句,眼前便浮现出一幅画面:春天的潮水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如同和潮水一起涌了出来……作者看到此情此景,他没有被空间所局限,目光反而随着潮水不断远去,一直看到了和海水相连的地方。当我们与作者一起置身其中,思绪瞬间平静了下来。
多年后,我们再读到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诗词。诗人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民间,《春江花月夜》更是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
不禁让人好奇,历史上写情景的诗人很多,为什么唯独《春江花月夜》让人赞不绝口?
一、吴中四士
张若虚,江苏扬州人(约670年—约730年),唐朝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为其代表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名。但当我们翻阅历史资料,却发现对于该作者的介绍并不多。可见这个诗人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官职也不高,唯一的记载是兖州兵曹。张若虚没考过进士,可以说是个没有学历的普通人。所以,这样的人能够在当时谋求到一个官职,不得不让人好奇。
都说一个人的高度,要看他身边的朋友,翻阅张若虚的朋友圈,才发现他身边名人众多,不知是朋友掩盖了他的光芒,还是张若虚本人对于这些名利并不看重,才导致张若虚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
在张若虚的朋友圈里,有三个人值得一提,第一个是历史上首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诗人贺知章,贺知章也是张若虚朋友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也可能是因为贺知章的学生中有众多亲王,就连唐肃宗见到他,也恭敬地称他一声老师。
第二位是擅长写草书的“草圣”张旭,张旭虽然是武官出身,但是却擅长草书。有时候喝醉酒,兴奋起来的张旭甚至以头发作笔,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在张旭的学生中不乏名家,其中就有颜真卿和吴道子两位传奇人物。
第三位是擅长教子的包融,在“三苏”出名之前,“三包”引起了不少轰动,他就是包融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一门三进士,可谓是相当厉害。因此,被称作“三包”。
张若虚与这三位同称为“吴中四士”。吴中即是当今江浙一带。一方面是四人都出自江浙一带,另一方面,这几人都有引以为傲的才华,对于繁文缛节并不是很看重,也许正是如此,四人才被人称为“吴中四士”。可见张若虚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的。
当时张若虚所处的年代,恰逢刚刚经历过国家分裂统一的初期,百姓生活动荡不安,但上层统治者却沉浸在奢靡的音乐之中。其中,《春江花月夜》就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的旧题。可以说在张若虚的这首词作里,既有南国文化的传承、又带着些许吴越地区的地域风情,在突破了原有诗词的固定形式后,不禁让人耳目一新。
二、孤篇闪耀诗坛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有36句,却写了春、江、花、月、夜5个主题,5个主题既可以独立成题,也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融,就像一首交响乐,时而激昂,时而低婉,让人目不暇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望着眼前的这轮明月,作者突然将自己置身另一个空间,从月亮的角度回看人间,才发现月亮照亮了人间的每一个角落。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随着目光的流转,我们又发觉因为月色的原因,我们无法看见冷霜从眼前飞过,也没法看见洲上的白沙。这些不曾发觉的东西,不是不存在,而是像生老病死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但并不被我们所看见。
此时作者却突然对着对月亮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究竟谁是第一个见到月亮的人,谁又是第一个被月亮照亮的人呢?对于这个问题,月亮自然没有给出答案。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天马上就要结束了,月亮也又一次慢慢地向西倾斜。然而这世间的离别还在上演,这世间的万千愁绪还在继续传递着。
……
张若虚在诗中营造的意境缥缈而又高远,随着月亮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让我们仿佛置身云端,俯瞰着人间的悲欢别离,最后又随着张若虚的笔墨回归到现实之中。
张若虚所处的年代是初唐时期。那时诗词并不像盛唐时期那么成熟,所以在众多诗词中,张若虚可以说是第一个拥有“宇宙意识”的人,有了和时空对话的大格局。就像是一个青少年对人生、对宇宙,第一次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生命的有限与无限,让我们看到了芸芸众生中对宇宙、对时间的发问,也许正是这些对话,造就了《春江花月夜》的巅峰之位。
三、重现诗中顶峰
2008年的奥运开幕式的礼乐篇章部分,随着一幅展开的画卷,我们看到了舞蹈演员对《春江花月夜》的绝美演绎。唐诗宋词上万首,偏偏选用了《春江花月夜》,可见这首诗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在《春江花月夜》里,我们看到了月满月缺的起伏,也看到了人间情感的流动。既有小我,也有大我。作为初唐诗词中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像一幕电影的序曲,缓缓拉开了盛唐诗词的盛世。就正如我们的奥运会开幕式一样,像一道门为世人推开了新时代的新篇章。
即便时间的车轮从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停下脚步,但对于每个人而言,悲欢离合依旧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循环穿插上演。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被挫折羁绊,惆怅、失落,但我们还是要一往向前。
正如张若虚所思,我们的生命被压缩在有限的时间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自己置于历史之中。因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纵使每个人的生命有限,但代代传承,全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这种传承能跨越悠悠历史,与江上的月亮日日相见。
这就是《春江花月夜》传递给我们的能量。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词,穿越历史的长河与诗人对话,面对时间的流逝,我们不能抵挡它前行的脚步,但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有着无限的传递与迭代,也许无尽的轮回才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吧?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