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夜引弓,将军夜弓引的上一句,将军夜引弓的前一句是什么

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提到的"飞将",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将军"李广。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把守边关,胡人就不敢轻易进犯。

另外一首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里面的这位将军原型也是李广。他非常威武,两条臂膀的力量大得不得了,能扣箭射进石头里。《史记》里也说,李广有一次去打猎,草丛中有一块石头,李广以为是老虎,搭弓一箭,射中了,跑过去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块石头,再看这支箭,整个箭头都已经扎进石头里去了。无论是箭法还是力量,都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射箭之外,李广的骑术也非常高明。在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出击匈受伤后被生擒了,匈奴人把并列的两匹马从中间用绳索联结起来,将李广放在上面,这就相当于一个担架了。李广躺在上面装死,然后用眼睛一瞄,发现旁边有一个匈奴人骑着一匹好马,李广"噌”的一下就腾跃起来,身体下落的时候,落点找得非常准确,正好就落在那匹马上,一把将骑马的匈奴人推下去,并且夺了他的弓箭, 边驰马边引弓,狂奔数十里,跑了回来。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要一气呵成,不仅身手要极其敏捷,骑术、射术更不是一般地高超。匈奴那边都知道汉军当中有这么一号人物,赠送他一个雅号,叫"飞将军"。

李广长期和匈奴作战,在对阵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常人所不具备的胆略。有一次李广带着一百名骑兵,遇见了一支由几千骑兵组成的匈奴军队。李广的手下都非常害怕,想赶紧逃。李广告诫他们不能慌,这个时候如果掉头就跑,匈奴人多,追上来的迁麻烦就大了。那怎么办呢?李广带着这些人不仅不往回逃,还朝着匈奴军队的方向前进,在距离匈奴军队仅仅二里地的地方停下来。李广让大家放松,解下马鞍,原地休息。这样一来,匈奴人反而摸不着头脑了,以为李广玩的是诱敌之计,说不定身后就有大军埋伏,所以不敢贸然攻击李广。在对峙的过程中,李广还抽空上马射杀了对方一名将领,射完之后又解下马鞍,若无其事地原地休息。匈奴人越发怀疑李广率领的是诱兵,就在半夜悄悄撤军了。第二天早晨,李广带领着自己的手下安全地回到了汉军大营。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李广无论是个人技能还是胆识,都是非常超人的。所以有李广驻守的地方,匈奴不敢轻易进犯。李广也武成为汉武帝时期非常优秀的一位职业军人。就是这样一位有才能、有胆识且和匈奴打了一辈子仗的名将,汉武帝却始终没封他为侯。初唐四杰王勃也在它的《滕王阁序》中感叹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

司马迁作过统计,跟随卫青出击匈奴的将校中,立功封侯的共有九人,其中就有李广的堂弟李蔡;跟随霍去病出击匈奴而封侯的将校共有六人,其中就有李广的儿子李敢汉武虽然更宠信卫青、 霍去病、对他们有所偏爱,但基本的赏罚公平还是能做到的。李广封不了侯全都怪到汉武帝头上,这对汉武帝来说有失公允。

那么像李广这样一位个人能力如此突出的将领,为什么就具建不了功、封不了侯呢?司马迁也为他找过两条理由。第一条是讲因果报应。李广做陇西太守的时候,处理过一次差人叛乱。李广诱降了参与叛乱的八百多名羌人,但事后把他们全都杀了。杀已经投降的人,不仅背信弃义,而且残忍。李广不能封侯被认为是杀降的报应。还有一条原因,司马迁是从个人打仗风格的角度,替李广找理由。说李广的射术虽然高超,但他追求百发百中的精准,所以往往是在离敌数十步内瞄准了再射,这样离敌人就很近,很容易遭到围困。

关于司马迁找的第一条理由,古人相信报应,不能要求他们像现代人一样不迷信。但让现代人来接受,就有些牵强。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有一段评论分析李广难封的原因,角度和司马迁的很不一样,可以给我们启发。司马光特别提到,和李广同时有一位名将叫程识,这两个人管理军队的风格截然不同。李广管理军队,整体上说非常放任,李广带兵不组织、整理队形,晚上也不巡行警示,军士人人自便,很随意;唯一做的事就是让侦察兵走得较远,察看敌情。

程不识批评李广的这种做法,这样带兵,仓促之间碰到敌人进犯,怎么办?所以程不识带兵的风格和李检相反,军队组织纪律非常严明。士兵们都喜欢李广这种随音风格,不喜欢跟随程不识,因为要做到纪律严明很辛苦,跟着李广就比较安乐。针对两人的差别,司马光评论说:"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管理、带领一批人不严明法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李广是艺高人胆大,仗着自己的才能敢于这么做,其他人要是模仿他十有八九要出差错。

司马光的这段评论隐含了一层意思,李广因为本领高强,所以也有很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但行军打仗最终的成败,靠的是整支队伍的协调,而不是个人技能。其实《史记》提到李广打仗,喜欢把和敌军的距离控制在射程范围内,以便他射击,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作风。个人射得再准,当面对上万甚几十万敌人时,能靠一个人的能力把他们都射死吗?
这样分析以后,再来看为什么很多才能不如李广的人都建功封侯了,李广却不能。李广太相信、太依赖自己的个人能力了。作为一名将领,不能发挥军队整体的作战能力而单靠个人能力,那能力再强,也不见得能最终成功。从司马光的这段评论里可以看到,李广之所以一辈不能封侯,他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