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散步]流浪者之歌
流浪,意味着贫穷、失意与漂泊。但是在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笔下,流浪被赋予了一种很浪漫的色彩,被赋予了冒险、孤独、自由、爱情等别样的美感,俨然成了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这怪怪的感觉,各个民族、各个时代都有。诗歌、绘画、音乐都有描述。在中国,有丐帮、隐士、云游的传统,民间有“做了三天花子王,给个县令不想当”之说,三毛的《橄榄树》写出了流浪者的普遍心态:故乡在远方,他乡是故乡。有这种心态,流浪会上瘾,流浪是常态。
不过,坐在空调房里喝着热汤的人嘴上的流浪,和寒夜街头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受到的流浪,云泥天壤。美学上有个概念,距离产生美。真喜欢的话,互换下位置试试?
位置是没人愿意换的。艺术作品却可以让你身临其境、感同切肤。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20)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萨拉萨蒂用查尔达斯的体裁,以小提琴特有的音色、用高超得近乎炫技的技巧,把流浪者内心不可为外人言说的辛酸与痛楚、流浪者特有的不屈意志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绝望,表现得真切可感、如同身受。一个物质条件优渥的艺术家,能够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流浪者的辛酸,为流浪者发声代言,足见爱心满满、菩萨心肠。
序奏擗面而来一个强奏,凄凉中带了三分悲壮。那富于变化的泼辣而明快的节奏,那擗踊号呼的强音,几个音符便让人看到了一个被生活击打得遍体鳞伤却又满眼不屈的流浪者形象。之后小提琴进来,节奏不是很规整,是散板形式。散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流浪者的漫无目的、无拘无束。上板后进入慢板部分,曲调在幽怨忧郁中带着刚毅顽强,在哭泣控诉中欲言又止。小提琴反复变奏,一唱三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之后是乐队的一句齐奏——这句齐奏象极了旁观者无可奈何的劝慰、认命低头的叹息。之后小提琴再度进入。这时的小提琴加上了弱音器,音色暗淡柔和,愈显低回婉转、失魂落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一声气若游丝的泛音结束了慢板部分。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你还在楞神,还在为他的凄凄惨惨、“怎一个愁字了得”,岂料他气氛陡然一转,音乐瞬间进入快板部分,仿佛流浪者一把抹去泪水,跳将起来:“算了,没事了,太阳己经升起,我得继续出发!”一段脍炙人口的“快乐的流浪汉”主题旋风般进入,活泼、粗犷、奔放,甚至显得桀骜不驯。这一段来自吉普赛民乐的快板,是流浪者不屈的灵魂,萨翁把它活用在此,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流浪者内心对幸福生活的不死渴望。你听,那疾速跑动的音符,那极其高难的跳弓、飞弓、长连弓、滑奏、双弦、甚至双手赤膊上阵的左右手拨弦,还有乐队非常激情的加入,都让流浪的步伐活色生香起来、摇曵多姿起来,什么忧郁、凄苦、穷困、烦恼……统统见鬼去吧,抛到九霄云外去吧!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急促的跳音中,旋风般的舞蹈中,音乐戛然而止,流浪的生活轰然结束。
浮云游子,孤蓬万里。这是流浪者的人生,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居家者的人生?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沉浮出没,在颠倒梦想中不辨东西。流浪,是身不由己,流浪,是情难自禁。我们在生命的长河中流浪,在银汉星河里流浪。举目无亲,不知所终。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