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秘笈《推四方》
短短的三年中连续失去了两位亲人——母亲和长兄。突然之间我便成为了我们这个家族存活于世的老大,悲伤之余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对于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失去了兴趣。倒是幼年时父母兄长们说过的一些有关家族的趣闻往事却渐渐清晰起来时常浮现于脑海之中。而且似乎经过时间的沉淀,把一幅幅埋藏在心灵深处碎片化的图像串接起来变成了一段段的故事。这些陈年往事虽然是历代老辈人口头相传下来的,但毕竟年代已久难免会有所失真,故而诸位看官就当是酒余饭后看了一段故事传奇,万一如果不对您老人家的胃口那轻轻把它翻篇就是了。
记得那正是1967年史无前例的运动高潮之中,我当时就读学校所在的城市两派群众组织武斗升级,学校周围日日枪声不断,甚至发生了xx棉纺厂宿舍楼被炸多人伤亡的事件。形势如此严峻,我们一些胆小的同学就悄悄跑回了家中暂避一时。那时候网络这个名词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所以既没有网课好上也没有手机可玩,甚至于连本小说都没得看,好不容易挨过无聊的一天,到了晚上趁着月光来到家门前的一块空地上活动活动筋骨。先是弯腰踢腿站桩蹲马步然后又打了一趟拳后,这才回到自己房间准备休息,不料这时屋门吱呀一声父亲推门走了进来,一贯严肃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一丝慈祥。
“打拳去啦?”
“嗯呐,”我小心的应了一声。
“拳掌还算马马虎虎不过腿脚有点飘,底盘不稳出拳就不准,功夫不到家呀!练武不练功到头是一场空。”
哇,我长这么大今天才知道敢情我的父亲大人原来也是个武术爱好者呀。趁着父亲此时的好心情我急忙缠着他要他教我一招。被我缠磨的没法,父亲无奈的说:“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十几年没练忘的也差不多了,我就把咱们家传的一套打给你看看吧。”说话之间,人已经站到了屋子中央。
那时我家居住的房子是日本鬼子占领时期搭建的营房宿舍,营区面积相当大,有宿舍、操场、靶场、礼堂、马厩甚至还有一个大而简陋的长方形露天游泳池。一排排的宿舍都是红砖灰瓦绿色窗框宿舍门口带两层台阶的斜顶平房,一栋十个房间每间大约十五六个平方大小。日本投降后又有国军驻扎,1952年父亲所在的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二后方医院第九分院集体转业为地方医院,院址就固定在此处。当年分房我家分到了两间这样的宿舍住了下来,一直住到改革开放后的1993年才搬进了医院集资建设的住宅楼,当然这是后话了。
十几个平方的房子本来就不大,再支上两块铺板就占去了一半地方。尽管如此父亲还是收胸屏气,身子一沉稳稳当当的扎一个马步,接着下来扭胯转身劈掌冲拳左冲右突动作越来越快还真是呼呼呼带着点风声,我紧贴着墙角把头转来转去看的是眼花缭乱。陡然间父亲已经收势站回原处,头上微微沁出点点细小的汗珠。
我满怀真诚的敬意给父亲递上一块毛巾,说:“爸呀,你打的这是什么拳呀?掌肩肘胯腿都用上了,可是很少用拳打脚踢,我还真没见过”。
“没见过就对了,这是咱们家的一位老祖宗自己琢磨出来的,一代代的就传下来了”。
哈,这一下有故事了,我接过父亲递过来的毛巾搭在脸盆架上,“反正也没事,您就讲给我听听吧”,我近乎央求地说。
“这话说起来就长啦”,父亲似乎很随便地在床边坐了下来,“去,把我的茶杯拿来”。我答应一声赶忙屁颠屁颠地把杯子递到他手中。父亲抿了一口茶清清嗓子开始慢慢叙说。
“咱家呢,其实是满族人。咱们的老家也不是北京而是长白山下的佟佳江,咱们家的姓也就因江而来。当年努尔哈赤落魄之时曾经入赘咱家,后来他起兵反明,咱们家族也就跟随清军一路打进了北京城。到了康熙的时候,出了个大奸臣鳌拜,飞扬跋扈目无皇帝独揽朝政。别看康熙皇帝那会儿年纪小,精着哪。他表面上装的没事人似的,天天带着十几个哈哈珠子举石锁扔沙袋学打拳练布库,准备练好了就去擒拿反贼鳌拜。这哈哈珠子就是康熙从皇族子弟里挑出来的亲信,人要机灵又要靠得住,咱家这一支的老祖宗就是这十几个小伙子里其中的一个。看看练的差不多了,康熙就把鳌拜叫到了皇宫,摆了把椅子叫他坐下,鳌拜平常骄横惯了,大摇大摆的一屁股坐了上去没料想噗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原来这把椅子的一条腿被锯断了虚放在那儿,鳌拜生的虎背熊腰体壮力沉又没防备一下子就坐在了地上,这时候康熙大喝一声鳌拜无理给我拿下!十几个小伙子一拥而上冲了上去。这个鳌拜身经百战号称大清第一勇士,一看情知不对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大喝一声对着这群壮小伙子们拳打脚踢左推右撞,眨眼间被打倒了一片。幸亏康熙有后手啊,准备好了一张金丝网看准时机哗啦一下突然从房梁上撒下来把鳌拜罩在了网里,大家伙儿趁机围上来七手八脚用绳子象裹粽子一样把他捆了个结结实实。完事之后呢,咱们这位老祖宗回到家里。按理讲打了胜仗立了功受封御前带刀侍卫穿上了黄马褂应该高兴才对,可他却闷闷不乐坐在那里发愣。原来他是在后怕呀!你想想吧,十几个哈哈珠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敢打敢冲敢拼命,又在高师指点下练了这长时间,怎么刚一出手自己的招数还没来得及使展出来稀里糊涂的就被打倒了两三次呢?要不是皇帝圣明准备了这张金丝网今天还真不一定是誰輸誰贏呢。思来想去后怕之余不免悄悄地对鳌拜油然而生几分崇敬之意。想着想着他就找来纸笔凭着记忆把鳌拜的几个招式画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套拳法。它的精髓之处是在敌众我寡之时,我不求击败对手只求突围脱身,目的明确简单实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少用到拳脚的原因。咱们这位老祖宗文化不高就随便给这套拳起了一个名字叫《退四方》。”
“后来呢?”我急切的问。
“后来呀,咱们这位老祖宗官运亨通,当了宰相做了国舅,咱们这个家族也是显赫一时,满朝的官员咱家人占了一半因此人称童半朝。只不过他老人家不小心在雍正年间犯了事,跟那个八王爷勾连上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跟错了人站错了队,最后落了个监禁至死的下场。”
“他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啊?”
“他呀,官服官帽长着一把大胡子蛮威风的。我小时候看见过他的画像,跟真人一般大小,满族人叫影。平时呢挂在祠堂正墙上用一幅黄绸布罩着。到大年三十全家祭祖时候才把它掀开,只不过他老人家晚节不保未能善终,名字就别说了吧”。说着话父亲走了出去。
过了若干年,我有幸拜读了二月河先生的大作《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略做思考很容易就对上了号,原来我们这位老祖宗就是他呀…。
(未完待续)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