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绵长】037||魅力蜀人苏轼⑤【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
这是惠崇《春江晓景》之外的另一幅妙境。东坡,你从画中读出了春天的生机,读出了春天的妙趣,读出了画家的喜气,也融进了自己的欣喜,自己的智慧!
2
春风,又一次打算染绿江南两岸。
只是这绿尚在酝酿,尚在孕育之中。几茎苍劲的竹子,经几番疏雨的滋润,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它们的长势让你仿佛听到拔节的声音。几枝娇妍的桃花绽出了灿烂的笑颜,从几丛疏疏的竹林间探出头来。
此时,几只鸭子在江面上嘎嘎地戏水,它们欣喜地告诉我们:它们最先感知到江水转暖的消息。
此时,白蒿在轻轻地招摇,岸边的芦苇以及芦荻在暖风的薰拂下,正急匆匆地抽出新芽,它们可不想让群鸭笑它们在这一场春天的约会中落伍。
桃花汛来了,江水开始上涨。春潮涌动,河豚正结伴而行,溯着湍急的江水逆流而上。它们正用自己的精彩亮相告诉我们:它们才是弄潮的高手。
3
这是春天的序曲,在画家惠崇的笔下,演奏出了无与伦比的和声。
这是一个画家对另一个画家的绝佳褒扬!
东坡,据史载,你的朋友惠崇是北宋一位著名的画家。他是个僧人,诗画俱美。绘画尤擅山水花鸟小品,寒江远渚,飞鸟翔集,诗意盎然,妙趣天成。有评论说:“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孤高绝世,心无点尘。料想,这应当是由这位僧人画家的气质、艺术追求,以及境界的高古与造诣的高深决定的,一般人自然是修为不济、笔力不逮了。
你也是一位驰名的画家,你最有资格去评价这位僧人朋友的画。惠崇的《春江晓景》画不知现在还珍存世间否,但你的诗却流传了下来,让代代读者通过你喜气遄飞、喜气洋溢的诗句,去猜想惠崇笔下的妙图,千人千样,就任由他们去不断地丰富惠崇之画的内容吧!
4
读画无缘,品诗不拘。
你是一位高超的评家,你的题画诗是画中之诗,以诗言画,更添妙味。早春的景象,画家诗家的心情,盎然四溢,妙趣横生,美不胜收。动中有静,静中寓动,色彩明艳,意趣丰盈。美景、奇趣与妙想相互交织,完成了一次艺术的再创作:一幅诗中画,一首画外诗!
尤其那“春江水暖鸭先知”,曾遭来一些人的诟诽,殊不知,这正是诗家你的妙笔所在。“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用这两句诗来形容你在此处的妙思与奇构再好不过了:深刻、丰富的哲理寓于平常的事物之中,关键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我们有没有一颗善于体味感悟的慧心,看我们有没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惠崇之画不可复识,东坡之诗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艺术空间让我们振起想象的彩翼去自由的翻飞,留了丰富的内涵让我们慢慢地咀嚼,慢慢地品味!
5
《惠崇春江晓景》是画里世界,面对眼前景色,你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自己的命运:
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
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当你觉得再也没什么指望,再也没什么可心适意的好消息时,没想到,好消息却接踵而至。既有“今岁仍逢大有年”的好兆头,好盼头,又有“山寺归来闻好语”的喜讯。在这样的情势下,“野花啼鸟亦欣然”也就势在必然,也自在情理之中。
你50岁被弹劾,虽怀壮志难酬的苦涩,但是,面对一年的丰收好景,面对康乐安宁的老百姓,你情不自禁,在寺院的墙壁上题写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而且,一写就是三首。
人们最熟知的,就是你这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哲理诗。
在宋朝,人们把写诗当着正道,把填词看着“邪门”,因此把词称着“诗余”,即是写诗以外消遣解闷的小儿科、小情调。因此,宋人写诗时,往往注重哲理的阐发,赋予诗歌谈理论学的功能。
东坡,你的这首诗可谓这方面的范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换一个角度,或许能够抓住要害,把握主旨。就像眼前的庐山一样,峰峦高低错落,景色起伏变幻,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同的姿态,不同的美,不同的韵。移步换景,景随人变,变幻莫测,百媚千般,叫人留恋。
东波,你把画里画外的世界都写得这般入境入情入理,实在不负“诗神”美誉。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