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解释

被后世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甲午科得中进士后,正值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至唐代宗李豫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唐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平卢军马使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之时。在这期间及以后的岁月,韩翃如同被遗弃般,闲居长达十余年,直到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公元七八零年),才因他曾经所作的《寒食》诗,被唐德宗李适重用。

韩翃:字君平,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七一八年),约卒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七八七年)。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七五四年)甲午科杨纮榜进士。

据《太平广记·柳氏传》载:唐天宝十二年,客居京城长安准备应试科考的韩翃,其才华被李唐皇室宗亲李益赏识。有日李益邀韩翃等入其府中饮酒,令家姬柳氏歌舞助兴。韩翃被柳氏的绝艳美貌而着迷,李益见状遂慷慨地将柳氏赠予韩翃,并解囊助韩翃纳柳氏为妾。

唐代贵族家庭以养“家姬”为时尚。“姬”同“妓”有着本质区别,“姬”不是妾室或妓女,而是具有一定文化及才艺的美貌女子。若有客人相中自己的“家姬”,这是显示主人门第尊贵的一种骄傲。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韩翃得中进士,归家乡南阳报喜,留柳氏独居京城长安。岂料“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两京沦陷。韩翃躲避战乱无法返回长安。战乱中流落青州的韩翃,被淄州节度使侯希逸收为了军中幕僚。

同时为避兵祸,独居京城长安的柳氏,剪去长发穿上缁衣,寄居于法灵寺避难。

三年后侯希逸被免官,韩翃也因此失去了职事,辗转回到京城长安。回到京城长安的韩翃写下了《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这首寻找柳氏的词句,求人传唱借以寻找柳氏。

有日寻找柳氏数月无果的韩翃,孤独地行在长安街市时,一驾装饰奢华的马车迎面驶来,在经过韩翃身旁时,马车的帘幔伸出了一只手,将一块锦帕抛向了韩翃。韩翃捡起锦帕,锦帕上写有一首《杨柳枝》的词:“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古时常用来代指长安。韩翃用此为词名,用来暗喻身在长安的柳氏。后世有人误将“章台”借喻风月场所,实为误读。《杨柳枝》为隋代宫词。清代万树因崇拜韩翃,编撰《词律》时,将《杨柳枝》归入《章台柳》词牌之中。

兴奋茫然的韩翃经多方打探才得知,自他离开京城长安后。“安史之乱”爆发,柳氏剪去了长发,穿上了缁衣,随逃难人流避居于法灵寺中。岂料蕃将沙吒利闲游法灵寺时,相中了汇于难民中的柳氏,强行将柳氏带回了长安,纳柳氏为妾。痛苦不堪的韩翃不敢也无法对抗蕃将沙吒利,只得无奈地隐忍对柳氏的情感。

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韩翃总算谋到一份差事,到宣武节度使李勉幕府作从事。但幕府中的同职却因韩翃与他们年龄偏差较大,都不愿与这位高龄同僚过多交往。只有一位韦姓同僚愿与韩翃往来。韩翃为此郁闷不已。

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有日夜半时分,韦姓同僚突然敲响韩翃房门,恭贺韩翃道:“恭贺您升任驾部郎中、知制诰”!驾部郎中是掌管皇帝御驾的官职,知制诰是负责替皇帝书写诏书的近臣。这是朝廷炙手可热,文武百官俸迎恭维极具实权的职位。韩翃不敢相信地推托道:“必无此事,定是弄错了”。韦姓同僚说:“没错,知制诰缺员,宰相提供名单请德宗皇帝钦点”。德宗皇帝口谕:“韩翃”。宰相心知当时的江淮刺史韩翃是位武将,不敢确认地问道:“韩翃”?。德宗皇帝李适曰:“‘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韩翃惊呆般立于韦姓同僚面前,他无法想象德宗皇帝李适,竟然读过他的诗。韦姓同僚望着韩翃又问:“你说过‘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你的诗作!”韩翃欣喜地说:“是的,是的!”韩翃话音刚毕,宣武节度使李勉已率部属列队跪于韩翃面前,向韩翃道贺。

韩翃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后,唐德宗李适在无意中听到了韩翃与柳氏的事情,唐德宗李适口谕蕃将沙吒利放还柳氏。蕃将沙吒利亲驾车马,携带重礼将柳氏送归韩翃府邸。韩翃与柳氏终于破镜重圆。

任驾部郎中、知制诰一年后,韩翃以中书舍人致仕(退体)。

韩翃被唐德宗李适赏识的这首《寒食》诗为: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