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几年来,广西某个地方为了发展本地旅游经济,打起柳宗元散文《永州八记》的歪主意,无中生有,造谣说《永州八记》至少有六记所记载的景象是在该县xx地方,引起一场笑谈!现刊发永州市柳宗元纪念馆原馆长王衡生先生撰写的文章《“永州八记”外传》,以正视听,以飨读者。
由于工作关系,我时常给来柳子庙参观的领导、海内外重要考察团导游讲解。每当我陪同客人来到柳子庙正殿两侧悬挂的“永州八记”山水木刻版画前,都会情不自禁地向他们讲述一个我亲历的难以忘怀的动人故事。
那是1992年春天。永州市委(现零陵区,下同)、市政府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开发文物资源,建设历史名城,推动永州经济发展,每年投资500万元,修复文物景点,且一定三年。规划中令人欢欣的是全面恢复柳子庙原有的横匾、对联、碑石、字画,使“文革”以来变得空空荡荡的殿堂再度充实辉煌起来。整个工程市里取名叫“柳子庙内充外延工程”,总投资48万元,要求“内充”的内容要名人名作、高位精品,其中就有“永州八记”木刻版画这一项。
按照市里的“精品战略”,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雕刻,我们聘请的都是名人大家。“永州八记”木刻版画这个最棘手、难度最大的任务,我们有幸请来了蜚声中外的版画家、中央美院一级教授周令钊先生。中国第一套十二生肖邮票的作者是他,现在流行的50元、100元面值人民币主要设计者是他,深圳“锦绣中华”主要创作人员还是他。
四月的永州春雨绵绵。我乘市里派的专车,从长沙黄花机场接来了周令钊先生,恭敬地把他安顿在风景秀丽的永州宾馆。周老年逾古稀,满头白发,耳聪目明,步履矫健。晚膳后回到房间,柔和的壁灯下,他神采奕奕,考虑到老人家一路鞍马劳累,我说了声“早些安歇”便想告辞,不想周老一脸慈祥像父亲,亲切地对我说:“小王,我是平江人,咱们都是湖南老乡,待会还得辛苦你把方志、史籍和柳宗元的资料找来,多多益善啊。”
和蔼可亲的一席话,缩短了我们的距离,陌生拘泥之感云飞雾散。我端上一杯热茶,尊敬地说:“周老,别急,今天辛苦了,养足精神再说。您看这窗外的夜雨,淅淅沥沥没个完,明天的实地考察说不定……”,没等我说完,周老十分幽默地说:“放心吧,柳公在天有灵,会保佑咱们的。”老先生真逗,诙谐的笑脸却写满了执著。 我除了凭添一份敬意,只好恭敬从命了。
次日,果然雨后天晴,一轮旭日升起在东山之巅,灿烂的朝霞把古城永州装扮得像婀娜多姿的靓丽少女。我来到宾馆,周老正在洗漱,我看到案头上摆满了书籍资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周老又熬了一个春雨之夜,真刻苦,真能争分夺秒!我在内心赞叹着。
早餐之后,按照周老的设想,我们乘吉普车来到河西,开始“永州八记”遗址的实地考察。 在西山脚下,我滔滔不绝地导游讲解: “柳宗元贬居永州十年间,写出了一系列深刻反映现实的富有独创性的优秀作品 ,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这位杰出 的散文家以其雄才大笔藻绘出一幅幅秀丽优美的永州山水画图。永州八记山水, 分布在古城潇水西郊外,经千余年仍风韵犹存,姿色动人,名人名胜,引人神往。”
我一番演说, 本意是想给周老一个大致轮廓的印象,不料却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抬腿就要登山。 我担心他年迈力弱,不堪曲径小路之艰难, 意欲劝阻,不曾想周老脱口说出:“当年柳公缘染溪斫榛莽、焚茅栈, 穷山之高,宴游西山,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走啊,寻柳迹,一定得身临其境!”我惊叹不已,周老竟能吟出柳公的原文, 昨晚的挑灯夜读,居然收获甚丰。 我感动得连忙拾来一根竹杖,随他策杖而上。
爬上山巅,柳公“永州八记”首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描写的“怪特”之景,依稀可见。周老顾不得喘口气,一会儿“咔嚓、咔嚓”拍个不停,一气儿端起画板写生,“刷刷”画个不停,仿佛要把“其高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者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绕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的怪异西山风光统统装进他的相机里,描在他的画板上。忙碌一阵,周老不禁赞叹:“柳公眼绝笔绝,了不得哟!”
下得西山,即到钴姆潭。柳宗元在这里写下了“永州八记”第二记《钴姆潭记》。我为了尽职尽责,不避在教授面前“班门弄斧”之嫌介绍说:“古代称熨斗为钴姆,俯瞰潭形,多象一只长把的熨斗。这只熨斗的南端,由水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广而中深,环以竹树,悬以山泉,有声有色,如此美景,使柳公‘乐居夷而忘故土’。”我无法形象生动地描述眼前的景观,因为她太美,只好言语中不断地引用柳公原文以求言辞达意。周老言行神色充满天真好奇,又是拍又是画,大儒大家大气度。他抓拍和绘画的景物特色,极为准确生动,居然与柳公的大笔藻绘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更直观、更形象、更美!
真庆幸天公作美,一连三天好天气,我们马不停蹄不辞辛劳地寻觅着柳宗元的游踪,一个景点,一个景点,仔仔细细地把“永州八记”名胜遗址实实在在游觅考察了一遍,周老拍了十几个胶卷,画了一大摞画稿,直到把那小丘“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的奇景,那小石潭“清莹秀澈”的幽境,那小石城山“土断川分,梁俪积石,嘉树美箭”的壮观,那袁家渴“澄潭浅渚,水阔洲重”的秀美,那石渠“伏流石泓、诡石怪木”的怪异和那石涧“亘石为底,达于两涯,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的风光,林林总总,全都纳入镜头,绘于画纸,铭刻脑海,方才松了一口气。这是周令钊先生为创作“永州八记”木刻版画第一次南下永州的真实记录。
一晃眼到了流火七月。这月25日,我们接到省文物局电话通知:周令钊先生于本月27日再南下永州考察“八记”名胜遗址。领导安排我去长沙接站并负责全程陪同。
刚安顿下来,周老就对前来看望他的市委、市政府领导说:“‘永州八记’山水木刻版画画稿小样已经出来了。”说着,从密码箱里捧出一叠画稿,一张张平铺在几案和床铺上,我们欣赏着,不住地啧啧称道:线条细腻,构图流畅自如,看这张“钴姆潭”,这鱼梁,游戏的鱼儿,悬挂的山泉,岸边的怪石,环绕的竹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不曾料到,周老却一脸庄重地说:“这是我画的第三稿了,这次来征求大家的意见,怎么说呢,我自己还感到不满意,总觉得它们形似而神不似,追求柳宗元笔下的艺术意境太难。我反复地研读‘永州八记’原文,深深感到柳公写‘永州八记’画面绮丽,寄慨遥深。他搜奇剔怪,穷幽选胜,景在笔下,情在景中,情景交融,意境深邃。现在要用版画的形式刻意追求这种意境并淋漓尽致地展示于尺幅之中,不容易。正因为如此,我再来永州,再观察、再思考、再挖掘,起码要求我自己满意。”我和大家都被周老这种严谨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孜孜追求的艺术创作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七月永州,酷暑炎热,我们仍早出晚归,汗流夹背,一天下来,身子骨像散了架,可周老比上次更认真,看得更仔细,那行为那神色就象初来乍到那般新奇,拍照、写生,流连忘返。为了更深领悟柳宗元的人生道路,除了“永州八记”以外,他还把柳公游览过并撰文作诗的香零山、石角山、藏岛、愚溪、朝阳岩、华严岩、法华寺西亭、南池等永州名胜古迹考察一遍,还通读了《柳河东集》和《零陵县志》《永州府志》等史料。这次来永州,周老忙碌了四天,在送别的晚宴上,他破例畅饮了三杯低度酒,高兴幽默地为大家唱了两句“小城故事多,收获真不错……”。
事隔半月,周令钊先生第三次来到永州。带来了“永州八记”山水木刻版画大样稿,又一次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文物专家和零陵师专龙震球、何书置副教授等柳学专家的意见后,最终定稿,我们请来木刻师傅,精心细致地刻在木版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先生精心创作的“永州八记”山水木刻版画在这年9月28日问世。它迎来的第一批游客便是来自全国十八省、市和港台地区参加首届全国怀素书艺研讨会暨草行书作品展的近百名书法家、专家学者,以及参加首届永州经贸会的数千名客人。这一组“永州八记”山水木刻版画,高超的艺术造诣,出神入化的深邃意境,情景交融,丝丝入扣,相映成辉,受到参观者普遍赞誉。这心血凝结而成的杰作,作为柳子庙永久性珍藏,为之增光添彩,定将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一道光照千秋,代代相传!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