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史知今,鉴人知我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①反以观往,覆以验来;②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③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④。
【注释】
①大化:指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无形:指天下大道,即自然界和人世社会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②反:同“返”,返回,回顾。覆:回复。③动静:运动与静止,这里代指世间一切事件。虚实:代指世界上一切物质。④不可不察:必须看到由反得覆是由阴阳之道决定的。
【译文】
从古到今,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与天下大道共同存在的。圣人都是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事情。返回去回溯历史,再回首可察验未来,既可以看到过去,也可以查明现在的情况;运用“返”可以了解对方,运用“覆”可以看清自己。世间的一切事件、一切物质假如与现在不符,就回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求答案。任何事情都可以运用“返”而得到“覆”,这是圣人教导我们的,任何人都不能不详细地审查研究。
【智慧全解】
鬼谷子说:“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它与“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讲的都是要从历史反观现在,以他人反观自我。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路坦途,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波折和坎坷。聪明人经过了波折、困境之后,会从中得到一些教训、经验,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叫“吃一堑长一智”。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会从这些挫折中推出某种既定的规律,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到未卜先知,提前预防,以避开波折,避开可能遭遇的伤害。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
网络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则寓言:说一只狮子和一只狐狸联手去打猎,一下子捕到了很多猎物。狮子让狐狸来分配这些猎物,狐狸便把猎物分成一大一小两份,然后让狮子来拿那份大的。狮子问狐狸为什么要这样来分配,狐狸回答说:“长期以来,狐狸和狮子一起打猎的情况有很多,凡是平均分配猎物的狐狸都没有好下场,通常都会被狮子吃掉。”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充分说明了“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的道理。
借鉴过去的历史事件,才能以更稳健的步子走过今天,迈向未来。利用历史去劝说别人,才能让对方肃然警醒,如醍醐灌顶,立即停止当前的错误行为。
古人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人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含先哲们的无穷智慧,是一笔丰富的遗产。如何使这一文化瑰宝为己所用,为己服务,应该是大智者追求的目标。
【阅读延伸】
秦朝末年,朝廷昏聩,社会动荡,农民起义四起,刘邦也率兵加入起义行列,很快领兵攻破武关,并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蓝田,一举歼灭秦王朝的主要兵力。
秦王朝岌岌可危,秦王子婴眼见败局已定,无法挽回,就穿上丧服、脖子上系着丝绦,捧着传国玉玺,打开城门,双膝跪地,请求投降,把玉玺双手献给了刘邦。
得到江山固然高兴,但是当时的江山已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下面的戏让平民出身的刘邦如何唱下去呢?经历多年混战的刘邦进入秦国国都咸阳后,乍一见秦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又看到其中珍宝无数,美女成群,心中顿生羡慕之意,他当然想留在宫中享受一番。当时的他似乎一点也没意识到时局的紧张,可是有些大臣却看到了,武将樊哙首先站出来劝说:“大王,此时山河破败,江山还不稳固,我们可不能留在咸阳贪图享乐啊!”
这话让刘邦听着实在不爽,刘邦顿时板起面孔说:“什么?我贪图享乐?这一仗打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刚取得了胜利,我只是想好好犒赏一下全军将士,你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认为自己做得没什么错,你就不要再说了。”
一顿训斥,把樊哙训得满面通红,又气又恼又无奈,只得摇头离开了。
当时的谋臣张良对眼前的局势看得更清楚,且看看他是如何来劝说刘邦的吧!
只见张良走过来,向刘邦拜了拜,问:“恭贺大王今天取得了如此的胜利。不过,臣想问一下大王,当初我们为什么要灭掉秦国呢?”
“当然是因为秦王残暴无道,穷奢极欲,弄得民心涣散,民不聊生,我们是在替天行道啊!”刘邦哪里会忘?想也没想就回答出来了。
“对,秦国正因为奢侈淫逸才亡了国,我们既然为天下除去暴君,就应该改变这种风气,以艰苦朴素来号召天下。”张良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大王您才占领了秦国,就想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重蹈秦国的覆辙,因小失大吗?”
刘邦听了这番话,低头不语了,张良见此,马上接着往下说:“樊哙将军的话虽然说得有一点偏激,但这也是为了您着想,现在正是宽恤百姓安定民心,让咸阳百姓心悦诚服的好时机,所以还是希望您能接受他的建议。”
刘邦沉思片刻,下令封闭宫门,紧锁府库,撤出咸阳,把军队驻扎在灞上。随后,刘邦当众宣布废除亡秦旧法,如诽谤官府夷族、偶语者弃市等,又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偷盗者抵罪等新法。
咸阳百姓一直处于暴秦统治之下,听到这样的消息,顿时欢声笑语,人人都希望刘邦留在咸阳,生怕他离开咸阳。这就为刘邦一统天下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
樊哙和张良劝说的内容是一样的,对象也是一样的,可是樊哙的劝说却得到了一顿训斥,而张良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樊哙太直白,而张良没有直接进行劝说,而是巧妙地点出了秦朝因奢侈淫逸由强变弱,最后导致灭亡的教训,使刘邦从秦朝的历史中预见到了自己的未来,进而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