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狐死必首丘,古语说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修辞

卓吾(二)

或曰:“子以成败论人物乎?”曰:“非然也。夫子记子路1不得其死,非不贤子路也,非不爱子路也。行行兼人2,有取死之道也。卓吾负子路之勇,又不持斋素而事宰杀,不处山林而游朝市,不潜心内典而著述外书,即正首丘3,吾必以为幸而免也。虽然,其所立遗约,训诲徒众者,皆教以苦行清修,深居而简出,为僧者当法也。苏子瞻讥评范增4,而许以人杰,予于卓吾亦云。”

【注释】

1、子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姓仲,名由,字季路。性直爽勇敢。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被任为季孙氏的家臣,后任卫大夫孔悝的家臣,在贵族内讧中被人杀死。

2、行行兼人:《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路,行行如也。”郑玄注:“行行,刚强之貌也。”《论语·先进第十一》又云:“由也兼人。”郑玄注:“子路务在胜尚人。”

3、正首丘:传说狐死时,头犹向着巢穴。后因称人死后归葬故乡为“归正首丘”。比喻不忘故土,怀念故乡。

4、范增:楚汉相争时,为项羽主要谋士。曾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忿而离去,于途中病死。

【译文】

有人问:“你大概是以成败论人物吧?”我答道:“不是的。孔夫子预记子路不得善终,这并不是贬抑子路不贤,也并非夫子不爱子路。而是子路性格过于刚强好胜,这是他招致不得寿终的原因。卓吾具有子路之勇,虽剃发为僧,却又不持斋素而杀生食肉,不居住山林而云游于朝市,不潜心内典而著述外书,像他这种人能得于归葬故乡,我也认为是他的侥幸。即使如此,他所立的遗约,训诲徒众,皆教以苦行清修,深居而简出,这是僧人所当取法的。苏子瞻(即苏东坡)讥评范增,而又嘉许他为人杰,我对于卓吾也同样有这种看法。”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