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则是,蔷薇花的花期基本到了。我喜欢的那棵大蔷薇花树,花儿们也零落纷纷瓣飞舞,不约而同地舞蹈着,飘向了大地。攀缘在树冠上的,整个毯状红绒绒一大片的阵势,已经几乎没有了。只留下星星点点已变得粉白色的花,还顽强地坚守着暮春初夏的味道。可能这就是蔷薇花,今年最后的光芒和温氲,对其一年灿烂的深情记忆。
目前,月季花开,且正当时。于是,有兴去翻阅些唐诗宋词之类。凡描写月季花的,都大致看了看。当看到苏轼月季花诗时,有些激动;也有些疑惑。原来,这是首七言六句诗,原文是:
月季花
宋 苏轼
花开花落无间断,
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惟春晚,
芍药虽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开不厌,
一年长占四时春。
看了此诗觉得些不同。因还仄声收尾,其与浣溪沙的平韵也不同。查过百度后,发现这种诗还真不少,但未查到出处过依据。像李白、刘禹锡、柳宗元等,更往前像曹植、司马相如等,都有六句五言或七言诗。当然,还有七句七言的。
经过分析,暂认为其属于诗歌发展史及其进程中的必然,是客观存在的格式。律诗到唐代时,是很完善与高度成熟的。但,文人雅士们探究学问和诗歌、诗词等艺术热情,是无止境的。不同形式的诗歌,都有个性之美。
在研究的同时,也发现其平仄和格律相对自由些,有些未严格依据诗韵,而是依据词韵。像苏轼这首月季花就是如此。但是,读来却也朗朗上口。在节奏顿挫和基本韵律方面,都是可以接受,并能比较舒适地吟咏下来,效果也觉很好。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只能简要分析格律等;只是,觉得其音韵仍然很美。如果看到本文的朋友,可以帮助我,指出此诗的妙处所在。大家可以教学相长,本人不吝赐教。在此,先致谢意。
由于喜欢苏轼的这首诗,所以将今天看到的那棵大蔷薇花树的状况和自己对蔷薇花的想法写了下来。依造着苏诗大致模样,就拙作了下面这首蔷薇花诗:
诗歌 蔷薇花(之十五)
蔷薇花(之十五)
作者 乐壶
月初月末蔷薇多,
立春立夏馨相酌。
簪英丝绸初恋想,
红瘦绿肥思念榷。
犹记丰腴阁萼小,
留作红果冬帷幄。
本诗主要抒发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半个多月的花开与花落,一直牵动自己的心。每天去看,无论刮风下雨日晒,都要拍当天照片,真当个事情了,如同看望好朋友,又似如珍藏一般。
本诗要表达的意思是:四月末,五月初,蔷薇花从绽蕾,到陆续开放,其花色是由红到粉,再浅粉的过程。伞状花序上的十几朵花,也是陆续开放的,每朵四五天左右的样子。花开花落,正遇谷雨末和立夏交节时,也完成了暮春和初夏的交接。随着花期将尽,大量花瓣纷纷落下树来。此时,树上的绒绒红意,已然又回到四月中后期样子;只不过,那时是饱满的花蕾,还没开。而如今,是掉了花的仅剩下的花托了,这是准备着结小红果实。当然,过程会很漫长,这又是深秋乃至初冬的事了。猩红的小果实,只有比黄豆略大一点点;其红色的,就像穿了件新做好的小红棉袄。
对蔷薇花的喜欢,伴随我的一生。这不起眼的小花,成簇成簇的开,尤其在城市路边美化的篱笆花墙方面,有独特韵味,很有氛围感。其如火如荼,象征了生命的兴盛、顽强。于是,才觉得特别值得我去敬佩,写诗赞颂它们,更要时不时就去看看它们。
浅粉花树犹记春
小小花托孕果实
瓣飞大地舞纷落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3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