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高考各科目总分是多少1992年高考各科目总分是多少分1992年高考各科目总分是多少分啊

近来在知乎上看到很多知友关于高校排名的讨论,985/211,华东五校,武大武二碰瓷的种种戏谑调侃,也在知乎上发表个人看法,受到一些逞口舌之快的不友好回应,不爽之余,也勾起了一丝丝冲动,记录一下我们70后的高考时代。

1993年参加的湖北高考,湖北人一直很重视小孩子读书,当年录取分之高应该在国内排在前三。我所在的高中本市唯一的一所重点,湖北省内排名十名左右。当年如日中天的黄冈高中可以说在国内独一档,我们很多书读得不多的家长都知道奥数金牌获得者王崧和银牌获得者库超,这两人最后都直接保送上了北大,当年绝对是我们考生心目中的偶像,还乖乖虎苏有朋当年考上了台大也是很多父母激励孩子的榜样,当年的台大,港大,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大家心目中高于清北科三大校(93年我们还是温饱阶段)。

93年高考比较特殊,因为一直在改方案,92年理工科考7门满分710分,93年开始计划是改为4+2(4是指语数外+物理化学选一门,2是指生物地理只会考不参与高考最终评分),印象中到了高三下学期才最终定为3+2语数外物化共五门,每门150分满分750,试卷是6省一市统考,记得是湖南海南河南湖北+北京(另外两省印象是广东贵州,不敢肯定),但广东时采取标准分,第一名是900分,其他考生的分数根据一系列复杂的换算而得。这也是上大学后知道同班广东同学700多的考分才了解的,我们湖北省第一名好像也才704分。

考前100天高考冲刺,基本上每天早上6点15分钟起床,骑着自行车赶到学校7点30分早自习,一直到晚上9点多晚自习结束,回到家中继续看书到11点半左右才上床睡觉。同班45人(包括4人复读)有不到一半的住校,有不少人关灯后用手电看书到1-2点,当时感觉这帮人都疯了。(没想到现在的高考生比我们以前还卷,而家长更卷,一个高中同学为了小孩高考,在学校傍边租了两房一厅一年,其实原来的房子离学校也不到五公里而已。)

还记得在黑板上倒计时100天,每天值日生来更新,很有仪式感。

同班有个姓吴的兄弟是高考前从黄冈中学转学过来的,因为老乡的关系处的不错,有一次周末就我们两人在他家玩耍,他愤愤的说黄冈中学对他来说像精神病院一样,宿舍就没有一个正常人。还说狗屁的读书为了建设国家,其实人生的目的就是赚钱然后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当时单纯的我很不以为然甚至鄙夷。后来渐渐明白大家的家庭环境和认知不在一个层面,吴的成绩中等偏下,有关系考前去了外地高考失去了联系。

记得当时就周日休一天,平时基本上一周一次模拟考试,记忆中最简单的是北京海淀卷只有会考难度,最难是黄高密卷特别是物理数学超难。当时湖北的黄高和华师一附中和其他两所名高中搞四校联考,我们学校到不了这个层面,只能参加湖北省十三校联考,我们报高考志愿当时也已这次联考为主要依据。

前几次模拟考排名稳定在班级15名左右,十三校联考并列第十名,老师评估正常发挥本科线没有问题,但是重点有难度。记得拿到的志愿表上有几百所大学,提前批次的国防科大太高不可攀,有幸选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介绍会,老师很骄傲的介绍他们电子系不亚于清华,由于对电子和军校都不太感兴趣就放弃了提前协议。

花了一整天看着密密麻麻的志愿表,鬼使神差的选了大连理工,当时的想法就是去离家远一点看看,上海广州的大城市消费高不敢选,结果班主任说这个报的有点高,最好换一个稳当一点。

当时全班第一的张某因为全国竞赛一拿等奖已经保送科大,我们当时关系不错,而且都有一起下围棋的爱好,就选了科大所在地合肥的工大(当时是科大外安徽省唯一的一所重点,可是在我们湖北太没有名气了,考上后当地的日报会登报考上重点大学的名单,结果写成了合肥大学,应该是当时唯一搞错的。)这是第一志愿,当时可以报9个志愿,重点/一般本科/专科各报三个(印象中,可能有误),记得一般本科报了本地的师范,专科选了一个太原的一个机械学院,也都选填了服从调剂。

终于到了考试前一天,听广播的轻音乐放松,可是神经太紧张,整个晚上到了五点才睡了一个小时,6点就迷迷糊糊起来,喝了母亲大人炖的一点参汤提神,就赶去考场(忘了是坐公交还是踩单车) ,考场就在本校教室,但是有不少外校考生,也都打乱了顺序同时也分AB卷, 基本上都是陌生面孔,想要作弊基本上不太可能,不过听说考文科的有考生把笔记放在裙底带进了考场。

7月7号上午考的语文,有一道题现在还有印象,就是数字1-10, 百千万全部大写,分值不低我应该写错了九。作文是写一个通讯报道,结果由于没有睡好精力不济,最好时间来不及收尾,还有差不多十几个字的句子没有写完就被老师收走了考卷,感觉比平时应该少了5-10分。

接下来的数学化学英语都还好比较简单,最后一天7月9号考的物理,简直是变态的难。最后两道大题根本无从下手,一共三十分,最多能得2-4分,多选题也很难选,煎熬中时间到了,感觉全身虚脱了脑袋一片空白。走出考场,看到有不少女生蹲在地上哭了,大家都在骂物理太难全都考砸了,基本上后面两道题没人做出来,这样心宽了很多,感觉自己还有点戏。、

回到家中情绪不高,父母一直在问,我说考砸了估计只能上专科,眼神中一丝失望但还是宽慰我专科也不错了。在家休息了三四天, 正读高二的学弟鄢某拿着高考试卷跑到我家来复盘(这小子从小学五年级和读六年级的我就认识了,也是同一个初中和高中关系一直不错,第二年他以630的高分去了第三军医大学),差不多花了一个小时评估我的考分大约在596左右,当时听说老师们估计今年录取线590,看来上本科有点悬。(事后发现他们还是低估了物理的难度)。

大概过了半个月去学校查分,班主任见了我很高兴,连说我志愿报亏了,全班只有六个人过了600分,我是第六名20考了602分。第一名625分考上了武大,第二是考完物理哭了的女生,620分上了武汉水电(物理只考了90分),第三名610分考上了同济,第四名608分考上了北医,第五名603分考上了西交大,第六名602分我考上了合工大,第七名离重点线583差一分。其实班上还有几个牛人了没参加排名,保送科大张某估计能考640-650,考 前转到武汉的黄某考了630多去了华工,还有四个有关系的保送生(成绩和我相当)分别去了北航,华工和华农暨南大学

回家路上碰到同校的两个牛人(初中同班时的班长和团支书,高中同校),两个人都考上了浙大,分别考了615和618分。也了解到我们初中的一个同学高三前半年回上海考,上了同济,在我们学校他的成绩在班上没进过前三十,不自费上本科都难。

回到家中,知道我考过重点线近20分,父母比我还要高兴,老爸主动下厨做饭,还和我商量请老师吃饭的事情。接下来忙着请了老师和父母的同事吃了两顿饭,花了差不多两三个月的工资,但是爸妈相当的开心。听老师说我的成绩可以上华工投档线,带着我去找了一个华工毕业在本地师范当系主任的远房亲戚,聊到估计要花1-2万就放弃算了。

其实当年高考也要花钱走关系,但是名校还是有些底线的,投档线肯定要到的。记忆中有同学分数不够,自费了1.5万左右(相当于一般职工5年工资)上了财大,也有同学用了很高层(军方将军级别)的关系大专线不够去了军校(毕业后直接到军校老师混成博士),也有邮电教育系统的官员子女不用考直接保送系统内的名校。

考了625分的王某是复读生,比我大两届,当年没发挥好去了北京商学院,读了一年退学改名字回来我们班复读,本来保送武大他不去,而想去的三大校不保送复读生。他的二哥是个牛人,武大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当年在芝加哥大学做讲师,寄了很多欧洲有学的照片回来,好生羡慕,王也在大学里考托,GRE,一毕业就去了美国。

一个多月后,从未出过省的父母送我去了合肥,开始我的四年大学生涯。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3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