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四 月

四月维夏(hǔ),六月徂(cú)暑。先祖匪(fēi)人,胡宁忍予(yǔ)?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féi)。乱离瘼(mò)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bō)发,民莫不穀(gǔ),我独何(hè)害(hé)?

山有嘉卉,侯栗(lì)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huí)!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hé)云能穀(gǔ)?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cuì)以仕,宁莫我有(yǐ)?

匪(fēi)鹑(tuán)匪鸢(yuān),翰飞戾天(tin1)。匪鳣(zhān)匪鲔(wěi),潜逃于渊(yun1)。

山有蕨(jué)薇,隰(xí)有杞桋(yí)。君子作歌,维以告哀(yī)。

一、音韵

韵部:

第一章夏1(hǔ)、暑、予,鱼部;

第二章腓(féi)、归,微部;

第三章烈、发2(bō)害3(hé),月部;

第四章梅、尤?(huí),之部;

第五章浊、穀(gǔ),屋部;

第六章纪、仕、有?(yǐ),之部;

第七章天?(tin1)渊?(yun1),真部;

第八章薇、桋(yí)、哀?(yī),微部。

注:

  1. 夏(hǔ或chǔ):朱熹《诗经集注》:叶后五反,音虎。《康熙字典》:又叶创举切,音楚。《扬雄·城门校尉箴》昔在先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设夫险阻。
  2. 发(bō):又《集韵》《正韵》:并北末切,音拨。《诗·卫风》:鳣鲔发发。
  3. 害(hé):又《集韵》《类篇》何割切,音曷。
  4. 尤(huí):《康熙字典》:又叶戸恢切,音回。《诗·小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叶上梅。
  5. 有(yǐ):朱熹《诗经集注》:叶羽已反,音以。
  6. 天(tin1):《康熙字典》: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靑通耳。今方言粤语读tin1,客家话读tien1或ten1。
  7. 渊(yun1):又《集韵》一均切,音晕。今方言粤语 jyun1
  8. 哀(yī):又《康熙字典》:叶于希切,音衣。《诗·小雅》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山有蕨薇,隰有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二、释义

第一章

四月维夏1〈叶后五反〉,六月徂暑2。先祖匪人3,胡宁忍予?〈叶演女反〉

○兴也。以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兴幽王政之酷逐渐达到极点。

注解

  1. 四月:和下一句的六月,都是指夏历(如今农历)而言。
  2. 徂:往也。郑玄 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
  3. 匪:非也。
  4. 胡宁:何乃,为何。宁,乃也,犹曾也。予:我。

○此亦遭乱,自伤之诗。言四月维夏,则六月徂暑矣。我先祖岂非人乎。何忍使我遭此祸也。无所归咎之词也。

今译:四月始是夏天了,六月到了盛暑。我的先祖不是人吗?为什么忍心使我(受此伤害)?

第二章

○秋日凄凄1,百卉具腓2。乱离瘼〈音莫〉矣3,爰其适归??

兴也。以秋日凄凄兴幽王王政之乱和残,以百卉具腓兴国家乱忧病也。

注解:

  1. 秋日:秋季。凄凄:凉风也。寒凉貌。
  2. 卉:草。草之总名。《方言》:“卉,草也。”具:通“俱”。《韩诗》作俱。腓:病也,一说是“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
  3. 离:忧。瘼:病。《方言》:“瘼,病也。东齐海岱之闲曰瘼。”意思是:政治混乱,给国家带来忧患。瘼矣:《韩诗》作斯莫,《鲁诗》作斯瘼。宋 · 李纲《余来湖外家问不通者累月因和渊明停云篇以遣怀》:“乱离瘼矣,弃家遐征。”
  4. 爰:何。适:之也。

○秋日凄凄,则百卉俱腓矣。乱离瘼矣,则我将何所适归乎哉。

今译:秋季凉风凄凄,百草枯萎。王政混乱给国家带来忧患,那么国家将归向何方?

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第三章

○冬日烈烈1,飘风发发2。民莫不谷3,我独何害?〈音曷〉

○兴也。以冬日烈烈,飘风发发兴王政酷虐。

注解:

  1. 冬日:冬季。烈烈:犹栗烈也,寒冷貌。《鲁诗》作栗栗。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2. 飘风:旋风;暴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发发:疾貌。清 孙枝蔚秋胡行》:“北风发发,雪与之俱。”
  3. 谷:善也,养也。
  4. 何:通“荷”。

○夏则暑,秋则病,冬则烈。言祸乱日进,无时而息也。

今译:冬季烈烈寒气逼人,朔风发发。老百姓莫不好好生活,独有我为何要遭受这伤害?

第四章

○山有嘉卉1,侯栗侯梅2〈叶莫悲反〉。废为残贼3,莫知其尤?〈叶于其反〉

○兴也。

注解:

  1. 嘉:善。唐 杜牧《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台榭罗嘉卉,城池敞丽谯。”
  2. 侯:维,是。《三家》作维。 清 · 沈德潜《周忠介公祠诗代迎送神曲》:“代荔椒兮栗梅,贮清酤兮深杯。”
  3. 废:忕也,大也,习惯于。残贼:残害。残:贼也。贼,伤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
  4. 尤:过也,过失,罪过。

○山有嘉卉,则维栗与梅矣。任位者变为残贼,则谁之过哉。

今译:山上有嘉美之草,是栗树和梅树。为政者已经习惯于这种伤害行为,但没有人自知他的罪过。

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第五章

○相〈去声〉彼泉水1,载淸载浊2〈叶殊玉反〉。我日构祸3,曷云能谷??

兴也。

注解:

  1. 相:视。
  2. 载:则,又。杜甫佳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3. 构:成。一作“遘”,遭遇。
  4. 曷:何。云:语助词。

○相彼泉水,犹有时而淸,有时而浊。而我乃日日遭害,则曷云能善乎。

今译:看那泉水,有时清来有时浊。我诸侯日日构成其祸乱,何时能为善事?

第六章

○滔滔江汉1,南国之纪2。尽瘁以仕3,宁莫我有?〈叶羽已反〉

○兴也。

注解:

  1. 滔滔:大水奔流貌。江汉:江水、汉水二水名。江水,指长江。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瞻彼黑水 ,滔滔其流。”
  2. 南国:古指江汉一带的诸侯国。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
  3. 瘁:病也。仕:事也。《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4. 宁:而。莫:不。有:保有。莫我有,不友我之倒文。

○滔滔江汉,犹为南国之纪。今也尽瘁以仕。而王何其不我有哉。

今译:滔滔奔流的长江和汉江,是南方河流之汇集。天下诸侯尽病于王之兵役之事,曾莫不能保有自我?

第七章

○匪鹑〈音团〉匪鸢1〈音沿。叶以旬反〉,翰飞戾天2〈叶铁因反〉?匪鱣〈音毡〉匪鲔3,潜逃于渊〈叶一均反〉

○赋也。

注解:

  1. 匪:彼。鹑:雕也。鹌鹑的简称。鸢:亦鸷鸟也。其飞上薄云汉。就是现在的老鹰。
  2. 翰:高飞也。戾:至,到达。
  3. 鱣鲔:大鱼也。鳣鱼鲟鳇鱼的古称,江苏叫黄鱼鲔鱼白鲟的古称。

○鹑鸢则能翰飞戾天。鱣鲔则能潜逃于渊。我非是四者,则亦无所逃矣。

今译:非是大雕和老鹰,能高飞到天上?非是鳣鱼和鲔鱼,能逃到深渊里?

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鳣鱼

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鲔鱼

第八章

○山有蕨薇1,隰有杞桋2〈音夷〉。君子作歌,维以告哀3〈叶于希反〉

○兴也。以山有蕨薇,隰有杞桋以兴人生处於安乐以得其所。

注解:

  1. 蕨薇:蕨与薇。均为山菜,每联用之以指代野蔬。明 何景明沅州道中》诗之四:“果熟收梨枣,蔬香煮蕨薇。”
  2. 隰:下湿曰濕。指低湿之地。杞:枸杞也。桋:赤楝也。树叶细而岐锐,皮理错戾,好丛生山中。中为车辋。南宋 · 张栻《和吴伯承》:“匪为食有鱼,杞桋采墙阴”
  3. 维:《鲁诗》作唯。

○此言草木尚各得其所,人反不得其所,伤之也。

今译:山上有蕨菜薇菜,山脚下有枸杞树和赤楝树。君子作此诗歌,只是用来告诉王,民之可哀悯。

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蕨薇

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薇怎么读薇怎么读_拼音细嗅蔷薇怎么读拼音

三、赏析

先说主题与写作背景。

毛诗序》:“《四月》,大夫刺幽王也。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焉。”

这首诗的主题在最后两句以明确告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主题即是告哀。

那么告什么哀呢?即“幽王也。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幽王政乱,战事频仍,诸侯苦不堪言,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至身死国灭。

《四月》写作特色。

《四月》八章,章四句。每章节构短小,节奏明快。作者将诸侯之哀,用一系列的比兴、对比,一步一步的推向高潮,最终说出写诗的目的。每章前两句为兴,为喻,后两句为反问,引发思考,提出疑问和质问。

前三章以季节变化起兴,以喻王政之乱之酷。

第一章以夏季月份的变迁,从四月为始,到六月酷暑,“四月维夏,六月徂暑。”以喻王政之乱从开始萌发到后来发展到极点。进而质问“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第二章,写秋季。“秋日凄凄,百卉具腓”既是景物描写,又是比喻王政的剧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即景生情,提出国家的归处在哪里?我个人又能去向哪里?也承上章之不能忍,既不能忍,自然要思想归处。

第三章,写冬季。“冬日烈烈,飘风发发。”这是常见的冬季寒冷的景象。不仅是天冷,更重要的是写出心寒。这都是由于王政紊乱,王政酷烈所致。“民莫不谷,我独何害?”这也是后面作者所说的告哀。

如果说前面三章是从时间、季节的变化着手写。那么后面几章则是从山、水、天地几个角度去写。

第四章,写山上。“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山上百草嘉美,然而,王只看到了栗树和梅树。以喻王赋敛重而不均。薅羊毛盯着一两只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为政者习惯于做出伤害诸侯百姓的行为,习以为常,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罪过。

第五六章,写水。五章写泉水,六章写江水汉水。“相彼泉水,载清载浊。”触景生情,看那泉水,尚时清时浊,而自己却“我日构祸,曷云能谷?”我每日遭遇祸乱,何时能得到善待?何时能被洗清冤屈?同样第六章的,“滔滔江汉,南国之纪”,以江水汉水滔滔奔流不息,以喻兵役不断,没有穷尽。“尽瘁以仕,宁莫我有?”尽病以兵役之事,哪里还曾能保有自我。

第七章写上天入渊。“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这正好对应了第二章的“爰其适归?”鹑和鸢能飞上天,鳣和鲔潜逃于渊。而我呢?无处可逃。

第八章总结。“山有蕨薇,隰有杞桋。”乍一看似乎跟主题没关系。但这是写这些草和树都各得其所,想想自己,无处容身,实在堪怜。所以顺势总结“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全诗脉络清楚,写景起兴,情景交融,情感炽烈。诗中意象成了后世诗人汲取的营养宝库。

如杜甫《佳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就出自这里的“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白居易长恨歌》:“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应该出自这里的“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还有许多叠词,也被后人所引用。具体可见上面的注解。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3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