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是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南加州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她在该校的脑与创造力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并在南加州大学的罗西耶教育学院任教。她因卓越的科研成果、积极投入的科学传播工作,以及活跃的社会影响等多次获得美国的国*级奖励。
本书她提出了两个简单却深刻的思想:
其一,由于情绪能激活那些进化而来,负责我们基本生存的大脑机制,因此情绪因素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源泉;其二,由于我们只会对我们在乎的事情上心,因此有意义的学习本质上是离不开情绪的。
也就是说,情绪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能够让他们深度思考,并能够应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和追求未来事业的本领,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可能地关注和调动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因素。
1、什么是情绪
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大脑有一个部分叫做前额叶,它的功能是抑制情绪,进行自我控制的。前额叶皮层有时被称为大脑的执行中心,因为它就像一名优秀的首席执行官,能阻止你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或犯下危险的错误。它抑制我们的冲动,可以缓冲思想和行为。
比如,书中提到一个棉花糖实验。也叫延迟满足实验。给32个3-5岁的小孩子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对他说,我现在要出去一下,如果你能忍住不吃这个棉花糖,等15分钟我回来以后就再给你两个棉花糖。一些孩子立即吃了棉花糖,而另一些孩子坚持了10分钟之后,甚至15分钟,抵抗住了诱惑。
跟踪发现,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可能出现学业问题,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难以维持友谊。后续的各种研究中,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更可能超重,挣钱少,并有犯罪记录。
如果我们的前额叶受损,那么情绪就会失控,影响人的决策和思维。比如没有好恶偏见;变得索然无趣;颓废,没有正义感。他不知道自己做的决策到底是好还是坏。
也就是说,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认知。通过神经科学对大脑和情绪的研究发现,情绪还会影响我们的生存能力。典型的情绪就是恐惧。
恐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比如,遇到危险我们会产生应激反应,而这种应激反应就是焦虑。假设你去深林里玩,不小心遇到了老虎,这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战或者逃,你会想:我是跟他打还是赶紧逃命。这是我们来自原始社会的本能,焦虑是“战逃反应”的一部分,是由祖先代代相传下来的。
2、大脑、情绪与学习
大脑有两种系统,第一种叫外求系统,主要的是关注外界,以目标为导向;第二种是内观系统,这是大脑的默认模式。这两种系统是相互依存的。
那么它跟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平时的白日梦、不专注和走神都跟大脑有关系。我们一般认为,孩子要想有一个好成绩就必须专注学习,一门心思的投入进行。
但是根据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其实白日梦、走神更有利于孩子学习。孩子总是保持高强度的专注和紧张,可能会剥夺孩子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孩子做白日梦、不专注或者是走神其实是在通过大脑连接来进行思考。比如大脑处于默认模式时,也就是静息状态下,大脑的某些区域仍然保持着高度活跃,头脑是不会闲着的,它在不断的思考。所以,不要觉得孩子走神了就是浪费时间。
因此,作者说,不管是父母还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内观系统,也就是默认模式系统,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社会情绪的幸福感以及学习能力。
而外求系统主要是关注外界,比如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这就是在关注外界,以目标为导向。比如共情的能力。共情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天生就能够观察他人的处境,然后再与自己进行比较,甚至下意识地效仿。神经学家认为,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镜像神经元”,这种神经元能够将我们看到的他人动作,复制到我们的大脑中,而这就是模仿学习的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能对他人做出“镜面反射”,还可以像海绵一样,以一种更深入的参与程度“浸入”他人的内在状态。所以,我们的大脑是被经验重塑的,每一次和他人的互动,都会影响和改变我们自己的大脑,同时也会影响他人的大脑。
总的来说,只有我们理解了情绪、大脑和学习中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强化孩子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本书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书中的理论和研究很好的说明了神经科学的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本书将是我们对学习的一个重要研究创新,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崭新的视角。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