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沧桑的句子满目沧桑的句子简短满目沧桑的句子简短一点

自评自说(24)荒废的故园

那是我的村庄,是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村庄,虽然离家已久,虽然老家的房屋已经拆除并与其他村民整体搬迁到新的地方另立居处,但我的心里始终顾念着旧居,始终封存着幼年时代的过往记忆。

今天回家扫墓后,妹妹提出到老庄看看老家的旧址 ,其实,我又何尝不想,只是不忍睹物思旧,徒生悲凉而已。

车在老庄的泥泞土道上缓缓前行,我的目光在搜寻着故园的轮廓,以几处尚未拆除的老房作为参照,在杂木丛生的林间,还是轻易找到了老宅的故址,地基隐约可见,近旁的几棵梧桐树还在固执地吐着新绿 ,只是院前的那棵老槐、槐下的那墩石臼和那只曾经唧唧汲水的铁铸机井头不知了去处,也罢,该走的总会有个归处的。

抬眼就看到了近在咫尺的老炮楼,那是我初入学堂的地方,不曾想,它居然距我的老宅这么近,是不是村庄变小了,抑或是曾经的少年长大了,老脸对老楼,我分明看到了它的沧桑,似乎曾经高耸的身躯萎缩了,所幸的是,它仍然耸立着,仍然留存着当年的风姿。走进它,已不见当初的学堂,曾经宽敞的校园已被开挖成数米深的坑基,里面灌满了混浊的泥浆,据说是本村的一个有经营头脑的村民用作洗煤的 ,据说煤没有洗白,却使一位老者误入泥潭而丧命,呜呼!我书声琅琅的校园竟成了深潭夺命之所,何不悲乎!

走下校园的高台,偶逢表叔骑车而来,几声寒暄后,得知其在废墟上新植几株杨树,特意带水浇灌。我指点着说,此处曾为你家南屋,当年你我和另一表叔咱们爷仨在其间看书学习,他回答是的,你还记得啊。我又说,可记那时你于该屋后东南角树下反复背诵伟人诗篇之情形,他腼腆一笑,答道那时年轻,实在不知诗意,所以后来就去杀猪买肉了。彼此相叙甚欢,我央其指点村邻旧处,帮我慢慢回忆左邻右舍的居所 ,表叔一一明示,一时间,几十年前的院落以及生活在院里的熟悉的面孔一一再现,只不过老者多已入土,甚至较我等年轻的村民也已天人两隔,岁月的无情、人生的造化令人唏嘘不已。过一处,看到一株梨树,我回忆说这原是某家的一片梨园,虽仅存此一棵,树龄也不小了。表叔表示确实无误,应该也有五十年左右了。近观树上,枝头已绽卓卓花朵,老树新芽,不日将繁花盈枝,劲舞风华。猛然间,注视到附近一棵高大的杨树,高高的枝叉间有一个硕大的鸟窝,初以为这种惯见的鸟巢大多应该在村外道路旁边或野外的大树上,怎么敢在村庄里的树上筑巢,转而一想,不禁哑然,其实这已不是原来的村庄,而是荒芜之地呀。静静地观察着这个外来者的家园,总感觉好奇,表叔也似乎注意到了,告诉我说,这个鸟筑巢是很奇怪的,居然在鸟巢的两侧各加了一根横杆,那么粗的棍棒,鸟是怎么叼上去的呢?!是啊,这喜鹊如此精明,为了鸟巢的稳固 ,竟然另用两截树棒把鸟巢与树枝连在一起,一头连接巢室,一头搭架在树叉上,减少了覆巢之虑,但问题是,鸟儿对如此长度适宜的枝杆是如何测算并选取的?如此粗壮的枝杆,又是如何搬运上去的?单凭一只鸟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究竟是几只喜鹊,又是怎样通力合作而成?真是不得其解。但不难看出,鸟儿是精明的,为了营造自己的家园,也是颇尽周折的。在人们舍弃的村庄里,择高筑巢,巧搭妙建,巢虽简朴,但坚固安稳,举目可视,喜鹊如此张扬,是否在向人们宣示着什么?既不解意,只有淡然一笑吧。此时,妹妹和堂弟及堂媳们已撷取了满蓝槐花而来,一缕淡淡的清香沁入心脾,收获甚丰,已到打道回府的时间了。

临行之机,我又匆匆环望了一遍炮楼、梨树、鸟巢和老宅的故址,满目沧桑,回念一想,人生何不是为沧桑而来,又何不是在沧桑中劳顿挣扎,然后又回归于沧桑之中?瞬时释然,炮楼在沧桑中安然耸立,梨树在沧桑中粲然著花,喜鹊在沧桑中俯穴高鸣,老宅在沧桑中营生绿野,一切都是如此自然和谐。虽然逝去了儿时的欢乐,无从再见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但心中的故土仍在,且从未离去,换了境况而未改铭记于心的回忆,不枉故土之行,了却了心愿,温润了心田。

清明即至,繁花也当然不会舍弃荒废的村落,我默然寻思,还是寻个别样的季节,再来看看故土的别样容颜吧。(2023.3.19)

(附拟古文)

故园祭

清明归故里,燃纸钱,秉香烛,以祭故祖。祭罢,依家妹言,折返故宅以寻故迹。故道隐约,老居不存,徒荒草藜藿也。南望雕楼,青颜如故,惟逊失当年身姿,此乃余少时蒙学之所也。近察之,校舍尽废,其间已蓄作浆煤之泥潭,约数丈之深也,据闻,不久前,一老者失足误入,如履于沼泽之地,渐没于中,当声嘶力竭而无以听闻,废墟之野也。家人寻迹,仅白发可见,急掘而救医,无治而亡。此翁乃京邑高吏之古亲,威仪不及,命薄如芥,区区两千文罢争入殓,何不令人唏嘘乎?昔书声琅琅之学堂 ,奈何蜕变为夺命之潭穴,岂不令人扼腕叹息也?

辞别故校,适遇原临表叔前来浇灌新植,余曰:此处系汝家南屋,余等曾共此秉烛待旦以修文也,汝于东南隅外诵读伟人诗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云云,锵锵之音犹在耳也。对曰:然,只因不思其解,终遁入市井而以宰豚割肉为营生也。余曰:汝近豚多啖肉,油面粉头,白发未染,何憾之有也。会意一笑,相叙于左邻右舍之所在。余感记性可赖。见一树孤立,当念为某户梨园之遗存,半世老枝犹蒙新蕊,甚喜。仰观一巢高垒,异枝搭悬其侧,支撑以固,虽疾风暴雨以致地动山摇而安稳无虞也,该鹊在余等废墟上纵巧营穴以羞故主乎?人之所弃,他类复启,思之若怅也。

余生于斯长于斯,沧海桑田始于斯,岂可因斯之老颜而不思斯也。

是为记。

(癸卯年乙卯月丙子日)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