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夏东海、刘梅夫妇,面对新邻居无休止的借东西行为,连一个“不”字也说不出口。
生活中有许多像夏爸刘妈那样的人,明明自己吃了亏,却因内心有想拒绝的念头,反觉得自己理亏。
正如夏家女儿小雪指出的那样,父母犯了取悦别人的毛病,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讨好型人格。
中国海普斯诺动力学院催眠师滑洋女士也说过,总讨好别人会活得很累、很痛苦,这种现象需要得到重视和疗愈。
她的著作《不去讨好任何人》,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在书中,她列举了8个典型的常困扰人的行为模式,包括:不会拒绝别人的要求、不会提出自己的需求、违背自己意愿附和别人、勉为其难地主动为他人行方便、揣摩迎合别人的期待、以笑示好、从不表达愤怒、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作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滑洋分析了每个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变方法。
在书中,她设置了脆弱、压抑自我、情绪压抑、自我苛责、安全感、“好人”人设、自卑与自恋等关键词,帮人理解并改变自己的思维认知,进而改变行为习惯。
只可惜,最能让人心头一亮的几个词汇,却没有被特意标注出来,例如“攻击性”这一贯穿本书始终的概念。
攻击性是人在为利益竞争的过程中,因愤怒对人施加言语或身体伤害、使人痛苦的行为。
攻击性能使人产生自卑、不安全感、愤怒等心理问题,如果对它有足够客观的认知,就能减少困扰,从而顺利走出讨好误区。
一、老好人对攻击性的管理,是潜在性的
英国近代政治哲学家霍布斯认为,人类生来就是残忍的,攻击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这就是说,不管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多么柔顺,内心也会隐藏着攻击性,只不过很多人觉察不到而已。
俄国作家契科夫笔下描述过一位小公务员,因看戏时在将军后面打了个喷嚏,就以为是冒犯了将军,将会受到严厉处罚。他再三道歉,一直得不到能够释然的结果,最后在惶恐不安中死去。
这其实是小公务员心理投射的结果。投射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机制,类似于文学修辞手法中的“移觉”,就是把自己的敏感、脆弱或者愿望归结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并因此扭曲了认知结论的过程。
小公务员觉察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攻击性,只是隐隐感到十分危险,产生的羞耻感和恐惧感越来越强烈,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范围,无法压制,直到漫溢出来,投射到将军身上,才导致了自身的悲剧。
同样,夏爸刘妈认为拒绝借东西给邻居就是攻击了别人,是一种十分不好的行为,让邻居受了伤害。按他们的想象,如果拒绝出借东西,邻居也许会以嘲笑或散播谣言等攻击性的方式来报复,所以他们只能以无限制的忍耐来保护自己。
由此可见,攻击性是来自自己,而不应该从别人身上发出,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攻击性,也应该由自己妥善管理。
对攻击性认识不足,就不能把它通畅表达出来,人当然不能接纳全部完整的自我。
小公务员本来接受自己打的喷嚏,却不接受自己身上本有的攻击性。他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将军怎样表达,才能消除自己的惶恐,获得卑微的安全感。
与讨好型人格相反,具有攻击性的人能看到自身的攻击性,但却当成法宝加以运用。
二、“坏人”对攻击性的管理,是显性的
战友的孩子小岳很有才华,大学毕业后在清华旗下某公司工作,很受领导器重。两年后因不愿承担工作压力,他辞职回家,一直宅到现在。
起初,他总跟周围人起冲突,闹得四邻不安。疫情过后,他控制了父母的日常生活,稍有违拗时非打即骂,如没有人性的困兽。
他认为他的痛苦是父母的讨好性人格造成的。作为受害者,他要坚决反对讨好。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不讨好不意味着就要使用攻击这个武器,不讨好不意味着与人为敌,更不该把矛头指向父母。
滑洋在分析讨好型人格的成因时指出,确实在很多方面,是父母造成了孩子性格中的某些缺憾,但作者并没说,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父母来承担。
小岳从“老好人可以学得坏一点”这句话中得到启发,一下子走入另一个极端,形成攻击性人格。
攻击性人格是一种精神障碍,情绪急躁易怒,行动反复无常,在有意识或无意识间产生冲动,鲁莽地向外攻击。
攻击性人格其实并没有脱离讨好型人格心理:两类人都不认为攻击性应该出自自身,同时夸大攻击性的威力,都对别人拿捏不定。具有攻击性人格的人用强大的声势掩盖内心的恐惧,他们内心同样没有接纳自己。
这么说,不能讨好人,更不能攻击人,要怎么做才能获得安心幸福的生活呢?
三、加几个关键词
自我接纳:人活着活着,就绕不开“我是谁”的问题。认识真正的自我,就能接纳自我,恰如其分地管理自己的攻击本能。
真正的自我接纳是:第一,勇敢地承认你的现实;第二,发现这份现实下的优势;第三,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
老好人身后有真假两个自我:他们认为真我很坏,需要借讨好别人装出一个假我,来隐藏那个坏的自己。
这就像讨好者把自己“劈”成两部分,把认为好的那部分放在一处,把不好的那部分隐藏在别处,然后东拼西凑做一半假人和真我p在一起,所以会觉得不自在。
攻击性人格,也把自己“劈“为两半,把认为影响到攻击性的那部分扔掉,竖起伤痕累累的另一部分身体,高喊“反对讨好!”
他们之所以走火入魔,攻击别人,自以为接纳了自己,从而变得无比强大。
其实,这些人没有接纳失败的那部分自己,简单认为攻击了别人就能展示出那个完美的自我,更不会把弱势变成前进的动力。
稳固的自我:滑洋提出,要接纳自己,就要建立“稳固自我”。
稳固自我,就是去发现自己最不容易丢失的东西,并且把它们作为最珍贵的。
而最不容易丢失的东西,当然是自己的身体。多陪伴自己,陪伴自己的呼吸,陪伴自己身边的阳光和空气,是找到稳固自我的绝佳方法。
俯瞰情绪:让攻击性以恰当的方式存在自己身上,另一个好办法是俯瞰情绪。
当愤怒出现时,不要惧怕它,战术上先藐视情绪,就不会压抑自己去讨好别人,也不会把愤怒情绪发泄转嫁给别人,而是识别它,与对话,然后接纳它,让它乖乖回到自己的身体,这是一种能力。
写在最后: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攻击性是自己的,需要管理的也是自己。怎样做到既不压抑自我,又不伤害别人,既不讨好他人,又不攻击别人,一个最简单的标志,是看自己在行动前后内心的变化。
讨好型人格在行动前犹豫不决,行动后往往是懊悔甚至愤怒的。所以讨好型人格只要衡量内心是否真正感到愉悦和成功,就可以确定是否在讨好别人。
具有攻击性人格的人心中缺爱,目下无尘却依赖权威,行动之前非常紧张,行动之后却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并且少有悔恨。
这样的人,只有能认识到自己并非真正强大,然后能忍辱前进,真正独立起来,从做成功一件事起,体会到长期而持久的快乐之后,才能活出一个真正强大的自己。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