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原文和译文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在哪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稚子弄冰》,每次读到这首诗,都会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我们儿时也曾像诗中所描述的稚子一样,有过金盆脱晓冰那种经历。

童趣原文和译文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在哪

网图 侵删

我的家乡,地处桂东南,位于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1月最低,平均气温也有12.2℃,长夏无严冬,秋春相连,年平均无霜期335天以上。所以,从来没有见过冰雪。

越没见过的东西,就会越发好奇,这是小孩的天性。平时我们喜欢吃冰棍,除了享受那份冰凉和甜蜜外,恐怕也有一种对冰块的探奇心理。因为除此之外,我们还真的无法去想象北国那种千里冰雪,万里雪飘的壮观场面。

偶尔,会遇到一次霜冻,清晨起来,看见地面的草丛上挂上一层稀疏的银霜,我们都会高兴的不得了,冒着严寒,踩在草丛上,听着咔嚓咔嚓的响声,感受着冰凉带来的快乐。

童趣原文和译文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在哪

网图 侵删

细心的母亲自然了解我们的心情,她告诉我们,即使在南方,我们也是可以制作冰块的。

小时候的冬天,明显要比现在的冬天冷一些。到了最冷的一月份,母亲在观察了几个晚上后,就会选择一个月明星稀,夜空特别澄净,似藏青色的帷幕一般沉静的夜晚,告诉我们,今晚可能会有霜冻。然后,让我们在一只铜制的脸盆和大海碗上盛上一层浅水,搁在平房的屋顶上或天井中,说明天就可以得到冰块了。

童趣原文和译文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在哪

网图 侵删

那天晚上,不知道是不是天气真的特别寒冷,还是本来就格外兴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难以入睡。

似乎才睡了一会,天色就发白了,平时冬天有赖床习惯的我们,这次不用父母催促了,胡乱地套上衣服,就跑出屋外了。姐姐去看她放在天井中的大海碗,我拿起小椅子取下屋顶上的脸盆,一看,原来的那层浅水真的结成了一块圆形的冰块。

童趣原文和译文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在哪

网图 侵删

轻轻敲一阵脸盆地底部,圆冰就脱出来了,顾不上冰冻,拿在手里玩耍,直到冰块把双手冻得通红,冻得发麻,也舍不得放下,有时,会拿起冰块敲一敲,听一听冰块发出的声音,有时,会咬下一角冰块含在嘴里,体验着那种直接沁寒到五脏六腑的感觉。随着冰块地慢慢消融,玩冰的乐趣依然不减丝毫。

掌握了制冰的方法,我们就不用麻烦母亲了,以后,到了每年的冬天,如果遇上了那种合适的天气,我们都会玩制冰的游戏。在南方制冰玩冰,那是一种北方小孩所不能领会的乐趣。

童趣原文和译文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在哪

网图 侵删

估计杨万里小时候也曾这样玩过冰,所以才能写出如此生动活泼的细节来。

可惜,网上对这首诗创作背景的介绍和对诗句的翻译,似乎不够准确,也没能完全领悟杨万里的原意。

先看对创作背景的介绍:

“此诗作于宋孝宋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士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再看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童趣原文和译文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在哪

网图 侵删

稚子敲打冰块和模仿大人鞭打春牛这个场景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无法使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联想对应起来。

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打春牛是一场由当地父母官主持的祭祀仪式,在活动中,会有专人一边游走一边敲着“钲”和“磐”,两种乐器的声音都十分悦耳动听,给儿童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有了如“钲”一样的冰块后,儿童就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把冰块当作“钲”和“磐”来敲打。所以,儿童模仿的不是鞭打春牛的场景,而是模仿大人敲打“钲”和“磐”的动作。

再看译文对“敲成玉磐穿林响”的解释:“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声音。”这就更加说不通了,玩过冰和敲过冰的人都会知道,提在手中的一块冰,无论如何是敲不出那种能穿林而过的清脆和高亢的声音的,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常识。

童趣原文和译文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童趣原文和译文的区别在哪

网图 侵删

这里关键是对“敲成”两字的理解,很明显,译文是把“敲成”理解为“敲出”,认为是一种已经敲出的声音,而实际上,杨万里的意思应该是稚子“想敲出”,是想敲出但结果并没有敲出那种声音。正因为稚子想模仿大人敲打“磐”那样,希望也能敲出那种穿林而过的清脆和高亢的声音,越敲越重,结果把冰块打碎了,跌落地上,才听到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是否这样的翻译会更加符合杨万里的原意: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提在手中当“磐”使劲去敲打,想敲出那种穿林而过的悦耳声,没想到是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水玉破碎的声音。“

稚子弄冰,弄出的是属于其自身的童真和童趣,外人的想象和描写,是无法真实地写出稚子未泯的童心来的,特别是没有过相似经历的人,更难体会出个中的滋味。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