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传记,作者沈复用此书来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全书一共六记,我尤爱前两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
这里我只想说一说闺房记乐,这一记写的是沈复和他妻子芸娘的快乐时光,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沈复是在乾隆二十八年的冬天出生,他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此时正值太平盛世,为他和芸娘的悠闲小日子铺上了不忧愁的底子。
芸娘是沈复舅舅的女儿,少时就很聪慧,有人跟她讲《琵琶行》,她就能过耳成诵,放在今天,学习压力巨大,东西巨多,普通人记不住的情况下,芸娘可能会成为班里的佼佼者,她是有学霸潜质的。
芸娘父亲走的早,导致她家很清贫,母亲没有什么能力,她还有一个弟弟,随着时间流逝,她渐渐长大,在成长期间学会了刺绣、缝纫等女红,一家三口靠她的手艺吃饭。
书中说,芸娘在学习这些女红时,在弟弟的书筐里找到《琵琶行》这本书,才开始学习识字,在刺绣的间隙学着吟诗,可以想象,如果她也生在像沈复那样的官宦之家,以这种好学的性格,应该也会成长成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闺秀吧。
他们的缘分来自于一场走亲,沈复小时候去舅母家做客,不小心看到芸娘的诗作,赞其才思隽秀,本就两小无猜,现倾慕之心更甚,看着温温柔柔的芸娘,母亲也打心眼喜欢,随即取下手上的金戒指,和舅母家作了婚姻之约。
我读到的他们的幸福印象体现在两处,一是芸的堂姐出嫁时,沈复跟着大家接亲送亲,忙得天昏地暗,半夜才回到舅母家,饥肠辘辘时,芸娘拉着他躲开旁人,去到自己的房间,打开早前就藏好的粥菜,让沈复饿着的肚子快些吃饱。
设身处地的想想,在那个小房间,在属于他的粥菜里,满是芸娘的惦记,关怀,沈复此时一定是幸福极了吧。
这样简单的幸福相信大家也有过,读书时下晚自习饿得咕咕叫,家里母亲或者父亲也会下厨再给你加个餐,一边看你夸张的吃相一边喊你慢点吃,锅里还有;亦或者是加班晚回家,妻子或者丈夫拿出提前热好的饭菜,端上桌,微笑着说:吃吧,刚热好。
在我看来,这种发自内心的被惦记被关怀,就是一种幸福,人生若有此情景,那颗被伤得千疮百孔的心,多少会感到一丝慰藉,于生活又多了一点斗志。
二是因弟娶弟媳妇,沈复和芸娘只得搬居别处,新居墙高院窄,从窗子望去一片荒凉,芸娘时时怀念曾经居住地的风景,沧浪亭的清新雅致令芸娘魂牵梦萦不得忘怀。于偶然间听到附近老妇说起自己的家,四周是菜园,门外有池塘,房屋西边有土山,可登高望远,地旷人稀很有野趣,
芸娘听到后神往不已,便和沈复商量可行的话,去住一住如何,又怕父母大人不同意。沈复回答说此时天气炎热,正在寻一处纳凉避暑的地方,若你想去,我们便住它一个月,父母那边我去说。
两人商议好后,各自做着准备工作,沈复提前去老妇家里看了居住情况,还不错,随后禀告了母亲他们的行程,便带上简便的行李就搬到了老妇人家里。
此时的邻居只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知道沈复他们是过来避暑的,便送来一些池子里的鱼,园子里的蔬菜,沈复换成钱给老夫妇他们又不收,还是芸聪慧,做了新鞋子作为回报。
那段时间正值七月酷暑,他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了于树荫下静静感受池塘吹来的凉风,听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声,邻居做了鱼竿送给他们,他们就在树荫下垂钓,太阳快要下山时就去西边的土山欣赏晚霞夕照,傍晚时分便把竹榻搬到篱笆旁,在月光下对酌,吟诗作对,夜深时便摇着芭蕉扇,听邻居讲因果报应的故事,常常到夜半三更才去睡觉,此时才发现周身清凉,一点暑气都没有。
后来的后来,沈复还请邻居老夫妇在篱笆周围栽了菊花,九月份菊花盛开时,他和芸娘又回来住了十天,母亲也随他们前来,大家一起吃螃蟹一起赏菊,一整天都开开心心,沉醉其中。
芸娘还说:“以后我们也来这里择地建房,买下周围的菜地,仆人们种植瓜果蔬菜,以用作日常开支,你作画我刺绣,以用作饮酒的开销,粗布衣服,粗茶淡饭,快乐一生。”沈复心里也非常赞同。
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粗茶淡饭,共度余生,我觉得故事到这里就可以结尾,后面的几记就扔了吧,多美好的生活,多可遇不可求的人生状态呀!
也是读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人生就是一次性的,应该好好珍惜。
常常有人说以后有的是时间,以后有的是机会,其实不然,像他们随居的一个月,人生有这样的一段生活体验,堪称幸福,可是等到明年后年还有吗,不一定吧,明年还有钱吗?明年万一有人生病了呢,明年还住这里吗?万一为了生活所迫可能也就颠沛流离了呢?
明天有太多未知,我并不提倡随时都要及时行乐,但是我提倡大家在各自的人生计划里加入幸福生活体验的选项,于机会合适时一定要去做一项幸福生活的体验,打工很幸苦,所以一定要学会犒劳自己,一定是要去做一些让你觉得很幸福很快乐的事情!
人生有酸甜苦辣,酸苦时常有,甜少有,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学习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甜一点,幸福一点!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