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高中课本中的黛玉葬花,黛玉进京,宝黛读西厢,几个红楼选段,是我对红楼的全部了解。当时只记得宝黛纯真的爱情,凤姐的心狠手辣。对于红楼梦了解的是少之又少。
在后来,有幸读到“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七十回代林黛玉拟的这首《唐多令·柳絮》,是黛玉在柳絮诗会上所写,这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会。全词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其中不但寄寓着黛玉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悲切哀叹,也蕴含着预感到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让我倍感钦佩,让我开始对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走进到红学的大家族中。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场悲剧,有人说反映了明朝后期,也有说是一部含笑的悲剧。不管后人如何评说,红楼的文学历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我看来红楼就是东方的哈姆雷特,1000个人有1000个红楼梦。
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作者本人。曹雪芹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是超脱于那个时代,好像他就是穿越过去的。有着当代文明的思想。他笔下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尤其在写女性角色时更是用尽心血。
就那宝玉,黛玉来说吧。宝玉应该是里面最喜欢文词雅叙的人了,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回中,宝玉的姐姐要回家省亲,贾府新建省亲别园,新园子要看检看工程还要要提匾额。正巧宝玉在园子里游玩,没有想到被父亲拉着一起游园。在游园中大展身手,他父亲很高兴。但是在元宵节省亲时,元妃让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在这之中尤以黛玉的《世外仙缘》与众不同。反观宝玉需要黛玉,宝钗二人协助才能完成。
黛玉虽为身为女子但是文韬武略非常人能比。但是身为女人无法继承家业,只能进京寄人篱下。如果是男子就不会香消玉损。就不会陷入贾府的漩涡之中。她和宝钗一样,空有一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最后落入时代的尘埃中。
在贾家中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贾府的CEO王熙凤。在常人的眼中凤姐是为人心狠手辣,八面玲珑,敢爱敢恨,做事决绝。但是她身为贾府的管理者,每天要管几百号人。如果没有点雷厉风行的手段,怎么管理的好这么大的一个家族。当时的社会不像现在这么友好,有完善的社会体系,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当时只能依靠管理者的直接领导,加大管理者的实践难度。所以说是是她身处的位置决定了她的性格。如果不是她,贾府可能会更早的消亡。其实她早就知道贾府入不敷出,早早计划节省之计。用月钱放贷,所收利息来减缓财政压力,但是下人们不领情,只觉得钱都进了她的口袋,致使最后停止。可以看出她想尽办法的维持着大厦不倒,有着长远的考虑,精细的规划。但是她不是最高统治者,自己的计划和想法不能长时间执行下去,使得贾府内部出现分歧,分裂。最后自己葬送了自己。
红楼梦可以看成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国家。不管代表着什么,都值得我们反复阅读。解读人物,解读故事,欣赏曹雪芹老先生的缜密的细节。
当我读完整本书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趁此心境,写下一首七律:
红楼·诗忆
红楼成书三千载,八十前后两人著。
玉石飘去金陵界,贾家兴衰置始时。
观园百花齐绽放,一花一落离人去。
玉碎鸟飞楼宇空,乱世人心深湖底。
天宫往事入梦来,地府张灯上戏台。
反转人生谁可知,雪中一线出家人。
一册红楼几代人,梦醒时分成典藏。
学习加分网,学习自己弱项学科给自己考试加分,添加 微信:wcxx1573 备注:学习加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xijiafen.com/6852.html